电视剧|《局中人》:谍战剧越来越难拍,但这个时代仍然需要信仰的力量


文 │ 列巴
巷口 , 轮胎与地面摩擦的声音响于耳畔 , 一辆汽车拦住了沈林的去路 。
“没想到 , 第一个对付我的人竟然是你 。 ”
“你错了 , 我是来救你的 。 ”
在上周播出的《局中人》中 , 潘粤明饰演的中统处长沈林找到了一份记录国防部和军队高层走私资料的账本 , 他也因此被账本背后的势力追杀 。 就在这时 , 张一山饰演的弟弟沈放出现在沈林面前 , 协助他逃生 。
电视剧|《局中人》:谍战剧越来越难拍,但这个时代仍然需要信仰的力量
本文插图
至此 , 《局中人》的双男主对峙局势趋向平缓:账本开启了沈林对国民党政府腐朽内部的质疑 , 也成为他理解弟弟沈放信仰的重要转折点 。
自6月23日在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开播后 , 《局中人》在收视数据上表现不错: CSM59城最高收视2.2656% , 在骨朵热度指数电视剧榜蝉联两周榜首 。
电视剧|《局中人》:谍战剧越来越难拍,但这个时代仍然需要信仰的力量
本文插图
不过在开播之初 , 《局中人》得到的观众反馈并不尽如人意 。 赶在剧终前 , 我们复盘了当时舆论争议的几种声音 , 试图探讨《局中人》的口碑风波是怎样发生的?这部剧的创新与冒险体现在何处?谍战剧的创作前景到底如何?
张一山潘粤明演绎“双雄”式青年谍战
第一集末尾 , 在爆炸过后的红色火光中 , 中弹的沈放看到一个穿着军装的身影穿街而过——时隔八年 , 这是他与哥哥沈林的第一次相见 。
战争结束了 , 但对于沈放和沈林这对久别重逢的兄弟来说 , 重叙温情似乎太过奢侈 。在政党与信仰面前 , 即便是亲兄弟 , 也只能在猜疑与防备之中试探彼此:沈放身为中共 , 长期以来披挂着汪伪政权分子或是军统特工的伪装 , 这份孤单与惊险无法向亲人言说;沈林是中统处长 , 则必须要对可能是共党分子的弟弟进行监视 , 在信仰与亲情中艰难抉择 。
电视剧|《局中人》:谍战剧越来越难拍,但这个时代仍然需要信仰的力量
本文插图
这种暗流涌动的设定提高了演员的表演难度 。
张一山接受采访时说 , “这个角色跟我本人的性格和以往诠释过的角色真的不太一样 。 ”沈放的职业身份和家庭关系决定了他不可能感情外露 , “在其他方面趣味性少一点 。 我怕角色呈现出来会比较平 , 观众可能有时候会觉得闷 。 ”
不过 , 好在《局中人》遇到了两位好演员 , 能通过细腻地表演和微表情处理表达内在的感情流动 。 例如在沈林审问沈放时 , 两人的对话看似公事公办 , 沈林的目光却还藏着一丝不忍 , 沈放脸上也有那份面对亲人才敢流露的委屈与愤懑 。
在演员和编剧、导演的多方努力下 ,《局中人》以一种内敛的方式 , 触达了人物内心的感情与成长 。 沈放并非“出场即开挂” , 他会经历同志死在自己面前的无能为力;会因为无人理解的潜伏生活而感到孤单难耐甚至生出退意;他也有叛逆的一面 , 特意带舞女赴家宴惹怒父亲……这样一个对职业抱有困惑、对家庭有反抗也有渴求的青年形象 , 穿越时代的藩篱 , 与今天的年轻人形成了一种互文 。
电视剧|《局中人》:谍战剧越来越难拍,但这个时代仍然需要信仰的力量
本文插图
《局中人》的 “青年谍战”概念不仅体现在沈放的人设代表性上 , 也体现在无数进步青年的奋不顾身、摇旗呐喊中 。 在光明戏院的秘密会议上 , 青年导演曾牧之勇敢地呼吁:“难道只有绝对安全的时候 , 我们才敢发出自由民主的声音吗?”
而在得知针对秘密会议的抓捕行动后 , 沈放冒着身份暴露的危险为青年们通风报信 。 他说 , “普通民众是看不到我们的 , 但是他们能看到这些呐喊着要求民主的人 , 这也是一种力量 。 ”这一刻 , 默默蛰伏的我党特工与振臂高呼的青年学生站到了一起 , 共同交织成一幅时代的青年群像 。


推荐阅读